日期:2021-06-17
教学经验交流做好教学工作,融入课程思政,教师要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实践能力。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主要培养既有艺术功底又有技术基础和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专业门类具有文理融合、技艺共生、古今贯通、共性个性兼容的特点。与其他课程相比,设计类专业课程具有跨多学科的综合性、多元化教学方式、受众学生思维灵活创意突出等特征。这对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许多个性或特性要求。面向这种复合型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树立辩证、系统和全域思维,捋顺思想引领和专业学习、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等多维关系。
设计学类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要通过形象生动的艺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达到“健全人格、美化心灵”的教育目标。设计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本身就是思政教育的良好素材,如革命历史题材、传统文化题材、地域文化题材的艺术设计作品等。从这些带有明显价值倾向的内容入手,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设计学类课程所揭示的专业伦理,则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艺术贵在独创,优秀艺术作品总是打上鲜明的个性色彩;但个性存在于共性之中,设计又必须遵循普遍的艺术法则和审美规律。设计学类专业的学生大多个性鲜明,情感丰富,自我意识强烈,集体主义观念相对薄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规范纪律要求,强化养成教育,是设计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重点任务。
任课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是实施课程思政的责任主体。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师要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结合、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在专业课堂植入思政理念,融入思政元素,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辩证统一到每一门课程中。针对不同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们既要用心钻研,虚心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又要推动立德和立学有机融合,将课程思政纳入日常教学。将“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作为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将“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作为科学的教学目的和育人导向,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技能技术型高级人才。
作者:罗敏贤
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