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沙龙”
读书分享会总结
财经学院第三十六期“营销沙龙”读书分享会于2025年3月22日 18:30-21:30,准时在腾讯会议开展本期读书分享会赵教授为大家讲解了《伟大创意的诞生》
内容介绍
书名:《伟大创意的诞生》
作者:史蒂文·约翰逊
作者史蒂文·约翰逊通过研究人类600年的重要发明,揭示了创意诞生的多种模式。书中指出,创意并非孤立产生,而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通过各种要素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例如,“相邻可能”让创新不断拓展边界;“液态网络”强调信息流动和连接模式对创意的促进作用;“意外的收获”说明意外情况和随机因素能激发创意;“开放式‘堆叠’平台”表明平台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系统的构建有助于创意的成长。作者还列举了大量不同领域的实例,从科学实验到城市发展,从网络文化到生物进化,深入剖析了这些模式在实际中的应用,为读者理解创意的产生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有益的启示,帮助人们掌握培养和激发创意的方法。
三大系统
珊瑚礁(生物系统)
珊瑚礁由珊瑚虫遗骸堆积形成,为无数海洋生物提供栖息之所,构建起庞大复杂的生态网络。在这个网络里,各生物紧密相连,彼此的排泄物、残骸被循环利用,化作其他生物的养分与生存资源 。书中借珊瑚礁类比创新,突出开放平台对创新的重要意义。
城市(人类社会)
城市是理解三大创新系统的绝佳样本。从“液态网络”来看,城市街头巷尾人们交流互动,咖啡馆、公园等场所信息碰撞,像流动的液体,让创意自由交融,如纽约曼哈顿的多元文化街区,不同背景的人带来多样思想,催生新创意。
网络
网络关联三大系统。从“液态网络”看,网络打破时空限制,让信息如液体般自由流动,像论坛中不同观点碰撞交融。就“意外的收获”而言,网络拓展了信息边界,人们浏览网页时,意外的信息组合常激发灵感。从“开放式‘堆叠’平台”来说,网络提供基础平台,开发者在其之上叠加应用,如基于互联网的电商、社交平台不断涌现,层层创新,推动创意发展 。
七种模式
相邻可能
“相邻可能”是指创新受制于时代的相邻可能,无论科学思想还是技术,按部就班的发展才是常态,几乎没有哪个创新能够超越时代的局限。自然界的发明创新得依靠现存的零部件,将那些可用资源进行拼接、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功能。
液态网络
“液态网络”是《伟大创意的诞生》中的创新模式,它认为好创意是群体,像大脑神经元彼此连接。在液态网络里,信息能自由流动,好创意易传播,像实验室会议,能把“固态”网络转变为利于创意出现的“液态”网络 ,让创意碰撞出火花。
缓慢的灵感
“缓慢的灵感”是指创意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时间积累、思考中逐渐成型。阿基米德为测皇冠含金量苦思无果,洗澡时才灵感乍现发现浮力定律。日常将问题存于脑海,让潜意识持续加工,广泛涉猎积累素材,就能等来灵感迸发时刻。
意外的收获
“意外收获”是《伟大创意的诞生》中催生伟大创意的关键模式。它源于偶然发现,像青霉素的诞生,本是弗莱明对葡萄球菌培养的意外污染,却开启抗菌药物新时代。这种意外常来自不同领域交叉,拓宽认知边界,为创意涌现创造契机。
有益的错误
在创新的进程中,“有益的错误”是不可忽视的关键模式。以三极管的发明为例,它是接二连三失败的产物;格雷特巴奇也是拿错电阻器,才意外发明了心脏起搏器。错误看似是不好的,但它打破常规,拓展了创新的空间,让新的可能得以出现 。
功能变异
“功能变异”是《伟大创意的诞生》中重要的创新模式。古腾堡印刷机灵感源于葡萄酒榨汁机,将压力挤压原理用于活字印刷;城市里的第三空间,不同功能元素碰撞,催生新想法。它让我们明白,创新常是把别处技术或理念迁移,赋予其全新用途 。
开放堆叠的平台
开放式“堆叠”平台是创新的一大关键模式。以珊瑚礁为例,它由无数微小生物构建,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生存基础,不同生物在其基础上共生发展。互联网领域,像社交媒体平台,用户能在既有架构上分享、创作内容。它让创新者站在已有成果上,不必从头开始,极大加速创新进程 。
四个要点
1已有想法的连接组合
第一点,伟大的创意常常是已有想法的连接和组合,并非苦思冥想。
2群体智慧的集合
第二点,伟大的创意常常是群体智慧的集合,很少是个人智慧的成果。
3无心插柳的关联性
第三点,伟大的创意常常来源于无心插柳,很少是有心栽花而结的果。
4开放的生态系统
第四点,伟大的创意常常依存于开放的生态系统,而不是封闭的竞争。
通过本次读书分享会
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
感谢赵教授的精彩分析
本期的读书分享会就到此结束啦
下期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