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愿者精神


为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高社会组织党员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意识,财经学院于2023年12月13日下午3:00在教学楼405开展入党积极分子第六次授课,本次培训由黄艳艳老师主讲。




志愿者联合国定义为“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
黄艳艳老师还为积极分子们介绍了志愿者四种类型和志愿者六大动机。
“
志愿者的四种类型
专项型、专业型、公益型、社区型。
“
志愿者的六大动机
价值体现、精神追求、社会使命、知识学习、心理完善。




黄艳艳老师为积极分子们讲了志愿者精神意指一种互助、不求回报的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无偿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黄艳艳老师为积极分子们介绍了志愿者的基本条件及权力与义务。
“
青年志愿者的基本条件
年满14周岁;具备奉献精神;具备与所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及活动相适应的基本素质;根据自身愿望和条件至少下选择一个志愿服务项目;从事一定时间的志愿服务工作;遵纪守法。
“
青年志愿者的权力
参加团组织、志愿者组织提供的培训;要求获得从事志愿服务的必需条件和必要保障;申请成为基层志愿者协会的个人会员;优先获得志愿者组织和其他志愿者提供的服务;就志愿服务工作对团组织、志愿者组织提出建议或意见;相关法律、法规及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制定的有关规定中赋予的其他权利。
“
青年志愿者的义务
履行志愿服务承诺;不得以志愿者身份从事任何以营 利为目的或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自觉维护团组织、志愿者组 织和志愿者的形象;相关法律法规及团组织、志 愿者组织规定的其他义务。




黄艳艳老师讲授了志愿者服务的含志愿者是指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的人。志愿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乐己”。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志愿服务个人化、人性化的特征,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黄艳艳老师为积极分子们介绍了志愿者需要具备的礼仪:重形象、巧称呼、笑问侯、恭行礼、诚介绍、雅引领、双手传、及时办、目相送。







本次党课深刻而生动,既有思想的高度,又有情感的温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财经学院党员志愿服务站
编辑:林洇彤
责编:周昭玲
初审:刘 灵
终审:财经学院党总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