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竹编技艺
让传承进社区
前言
随着第一天的竹编义教课堂的成功开课,第二天青少年们的热情非但没有减退,反而更加高涨。然后我们将继续这场竹编之旅,深入探索更多的编织技法和产品,解锁竹编技艺的无限可能,每一步都需认真编织,每一次尝试都是对传统的一次致敬与创新。
竹编课堂再起航
竹编是一种中国传统工艺,它可以将竹子变成各种精美的饰品,不仅仅是昨天的课堂上讲的竹编书签、竹编书法挂饰,还有更高难度的竹编扇子、竹编相框、竹编风铃等。而今天这堂课,正是我们学习竹编技术更深的一堂课,也是我们迈向竹编传统文化的一大步。
1.竹编扇子
竹编扇子不仅仅是一件日用工具,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手工竹编技艺品。
将准备好的竹条相互交织,分别有两挑一压、一挑两压的方法进行编织,在这之后青少年们绘画着自己喜欢的图案再进行裁剪,竹条在青少年们的手中听话地排列组合,逐渐形成了扇子的扇面。接着我们按照包边、装流苏、装扇柄的步骤,然后一把把精美的竹编扇子就在青少年们手中诞生。
2.竹编风铃
让我们一起等风来,一起欣赏竹编摇曳之美, 一起聆听竹编风铃的清脆声。
一切从精选的竹条开始,我们挑选了质地轻盈、色泽自然的竹篾。在周淼老师的指导下,青少年们开始学习如何将竹条编织成风铃的主体结构。他们小心翼翼地穿梭着竹条,时而交叉,时而平行,每一个结点的编织都凝聚着他们的专注与努力。
随着编织的深入,风铃的轮廓逐渐清晰,青少年们的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3.竹编相框
非遗竹编相框体验课堂,让青少年们零距离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按照顺序把竹篾铺在桌面上,将竹篾按照一挑一压的方式进行编织,编织到一半时,进行竹篾间隔的调整。将所有竹篾全部编织好后,再进行细致的调整,保证整个竹篾颜色均衡、距离相等,将编制好的竹篾放入相框,附上相框底板,一副自制竹编画就做好啦!
“一经一纬编出无穷创意,千丝万缕织就有形精品。”
课后小调查
在课程结尾之时,周淼老师向青少年们询问一些问题,主要是针对:“是否还想上周淼老师的课;是否还想上一节竹编课;是否还想学习竹编技艺”等。
90%的孩子表示:“还想上一次周淼老师的课,以及感谢周淼老师的教学,也同时很希望再上一节竹编课去学习竹编技艺”
部分孩子还分享:“在制作过程中,我体会到了竹编技艺的困难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做出更好的作品。”
面对小小的采访,周淼老师感慨万千:“看到孩子们这么喜欢竹编,我真的很开心。这几天的教学让我深刻感受到,竹编不仅仅是一项技艺的传承,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通过竹编,孩子们学会了耐心、细心和坚持,这些品质将伴随他们一生。同时,我也看到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将竹编技艺发扬光大的决心。”
竹编课堂义教的尾声
活动的最后,同学们带着独属于自己的手工艺竹编作品,完成对于优秀文化的传承。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拓宽了同学们对非遗文化的了解,让大家切身感受到竹编工艺的独特魅力,在实践中感悟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竹编不仅可以让青少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而且还可以培养青少年灵巧的双手,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手工技艺,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增强他们的创造力。
参加竹编研学,让青少年的生活充满色彩,更加精彩!
竹
非遗传承
编辑 | 罗淑佳 周淼
图 | 欢乐在乡社会实践团队
责编 | 邵向辉
初审 | 赵素丽 周彩蝶 高嫚 李应根
终审 | 财经学院党总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