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青春使命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文化创意保育欢乐在乡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邀请您一起前往一段特别的文旅,感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传承和弘扬不朽的红色精神。大家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来到了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东北部的五山地区火炉山森林公园,长约三公里,面积600公顷,主峰白架顶,海拨321.8米的最高点可看到广州的地标广州塔。
这座山因从天空俯瞰时其形状酷似葫芦而得名葫芦山。由于山上主要覆盖着红土,从空中望去,整座山呈现出火红的颜色,因此被称为火葫芦山。又简称“火炉山”。
红色教育,时代价值
虎门销烟 林则徐
我们来到火炉山的虎门销烟浮雕景点,学习红色文化精神,我们可以了解到林则徐当年在禁烟运动中的重大贡献。通过赵素丽老师耐心讲解了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以及虎门销烟的重大意义,让我们明白了虎门销烟的浮雕时刻都在提醒着世人那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的象征。
林则徐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后人为纪念林则徐,将林则徐虎门销烟结束的日子定为国际禁毒日。让我们一起加入林则徐红色精神研学之旅,传承和发扬林则徐的爱国、抗争、清廉和改革精神。
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林则徐的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客家建筑,匠心独运
客家历史 张氏宗祠
我们访问了位于天河区渔湖北路209号的张氏宗祠,这是一座蕴含浓厚客家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在这里,我们深入了解了客家的历史与传统,特别是竹编艺术的精湛技艺。与当地居民的交流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好客和人文关怀,也让我们对客家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这里不仅是客家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也是竹编艺术的展示窗口。通过与当地居民的深入交流,我们了解到,竹林的广泛种植为客家地区提供了丰富的竹材资源,竹编工艺曾是当地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竹编工艺面临着转型和挑战,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依然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这次文化之旅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增进了我们对客家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团结互助
在张氏宗祠的参观中,我们不仅见证了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蕴,还深刻体会到了客家人的团结互助精神。客家先民在迁徙和定居过程中,形成了紧密的社区关系和强烈的族群认同感。
他们相互帮助,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体现了客家人的团结互助精神。
吃苦耐劳
客家人以勤劳著称,他们通过辛勤的劳动和节俭的生活方式,克服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和资源的匮乏,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文化财富。客家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客家人吃苦耐劳精神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客家先民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勤劳节俭的生活态度,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家园。
红色足迹,历史见证
不怕艰辛,敢于斗争
我们这次来到了渔沙坦日军侵华遗址(碉堡),位于广州白云区凤凰街道渔沙坦村太和嶂白云机场导航站东面山顶,为侵华日军占领广州时所建,是侵略战争的重要罪证。该处碉堡遗址发现于2004年广州第四次文物普查中,2005年公布为广州市登记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天河区政府公布为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01
历史的见证
我们从山脚下往上走大约三个小时左右,一路向上走到了山顶的最高点,整个过程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的漫长以及非常的辛苦,让我感受到了当年抗日战争的战士们的这种艰辛的环境以及不屈不挠,吃苦耐劳的精神。碉堡建在山顶制高点上,从该位置可俯瞰天河机场一带几十里外的地方。
侵华日军在此地修建了众多碉堡,这些碉堡曾是他们侵略和控制的工具。在抗日战争中,无数英勇的中国军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与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02
教育与警示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贺衡艳教授带我们追寻历史的足迹,生动地解说当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以及侵华日军碉堡的背景,贺教授告诉我们这是一段不可忘却的历史,以及告诫我们当代青年应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这些碉堡遗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教育后人的重要资源。它们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共同维护。通过参观这些遗址,使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增强民族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03
附注
天河区凤凰社区特色景观&轻徒步登山红色文旅路线图推荐:柯木塱地铁站A出口步行约1.1公里——火炉山北门广场(▲林则徐虎门销烟雕像)——乘坐497路公交车到渔沙坦渔北路——张氏祠堂(▲客家文化传统建筑群)——乘坐497路约19分钟前往——▲凤凰山森林公园——乘坐快车约15分钟或骑行前往——▲日本侵华遗址碉堡。
编辑 | 赖家伟 梁铭伟
图 | 欢乐在乡社会实践团队
责编 | 邵向辉
初审 | 赵素丽 周彩蝶 高嫚 李应根
终审 | 财经学院党总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