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本院概况 学院要闻

学院要闻

课程思政与公共基础课教学融合的交流会

发布日期: 2020-05-23

课程思政与公共基础课教学融合的交流会

 

“课程思政”从2014年在上海试点到2018年在全国推广,由“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变革已成为教育的必然趋势。这意味着除了思政课外,其他各类课程都要共同承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2018年,广州东华职业学院思政工作会议召开的主要议题就是探讨《加快推进我校“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一年多过去了,学校实施“课程思政”的现状如何?教师在教学过程是否有意识地贯彻落实这一会议精神?

1.png


2020520日下午230分,利用腾讯会议网络平台,公共理论学院召开了一期以《如何把思政教育融入教学中——“课程思政”落实交流会》为主题的在线教研活动,由学院副院长付水英主持了本次研讨活动。活动开场先把课程思政提出的背景,国家的要求和课程思政的内涵讲明讲透,针对“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思路提出两点做法:一是聚焦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融合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等教学方式,巧妙地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融入多样化课堂教学之中,在引人入胜、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目标。二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促使各学科专业的教育教学,都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通过“基因式”融入所有课程,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课程都上出“思政味道”、都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参会的十四位老师各自结合自己的课程教学无偿分享了课程思政与公共基础课教学融合的具体做法。


2.png


(一)英语课程。

英语课程从本学期开始网课教学以来就开始尝试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中,并逐渐形成常态化教学。英语是一门文化意识非常强的课程,在文化价值引领上是很好的载体,老师要善于在中西文化比较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因此,首先找到思政和英语两者融合的切入点非常关键,然后根据切入点来设计好每次课的授课内容和流程。英语课程教学设计成两部分:时政英语+课程内容。这两部分都需要找到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关于时政英语,已成为架起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融合的桥梁,英语教师在集体备课中会根据每周最新的英语资讯,利用好有意义的节日,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让学生们了解最新时政英语新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增加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如,网红的抗肺炎英文励志演讲“We Are All Fighters”。通过翻译题的形式让学生们了解这是一场与病毒、怀疑、恐惧、谣言和歧视的战争-It is a war with virus, doubts, fears, rumors and discriminations. 运用今年清明节全国哀悼日机会,通过讨论和翻译让学生们了解哀悼日这天他们是怎么做的?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Chinese people nationwide will observe three-minute silence to mourn for the deceased, while air raid sirens and horns of automobiles, trains and ships will in grief. 利用五四青年节,通过学习和翻译习总书记对青年人的寄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目的是让学生勇于担当,毕业后担当起中国建设的大任。利用母亲节,让学生用英文表达如何与母亲度过这一天,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和珍惜。把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专业成才”和“精神成人”。

在课程内容教学部分,同样要找到思政教育的切入点。首先要选好材料,从听说读写材料中选择正能量、价值取向正确的材料;其次针对每个主题树立对应的价值观,如本学期三个主题单元分别是购物、住房和婚姻,对应的价值引领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购物观、住房观和婚姻爱情观。


3.png


(二)应用文写作课程

要在非思政课的应用文写作的实际教学中,全面实施加强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并非易事,需要对思政教育目标、教材特点、学生需求等诸多要素进行细致的分析,探求思政教育与应用文写作教学结合的切入点,将思政教育目标、教材特点、学生需求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精准切入、有机结合、因材施教,才能让思政教育在应用文写作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育无处不在。应用文写作课程尽管是非思政专门课程,但其仍隐含着许多可作为思政教育的内容,如利用应用文写作课规范、真实等特点和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来培养学生爱国之情和求真务实、学会做人的品性。同时应用文的某些文种虽不具备思政教育的内容,但却可以作为进行思政教育的媒介。隐含着许多可作为思政教育的内容众多。如“建议书”,这一文体主要适应于个体对团体的诉求表达,这种诉求往往更适合于对团体利益的关注。能运用它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如“总结”,要写作总结就具备反思意识,这是培养学生批判精神的有效途径。“意向书”、“协议书”“合同书”这三者在经济活动中广泛使用,也是教学的重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应聘书”、“条据”、“调查报告”、“计划”“说明书”、“广告”这些教学项目则可以通过其写作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欢迎词”、“通知”、“通告”、“通报”、“请示”、“报告”、“函”、“策划书”等项目则可以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体育课程

体育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学生不是光有强健的身体就好,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更重要。因此,体育教师也应当承担起育人的职责,主动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善于找到切入点和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强身健体中得到思想上的提高和价值观的正确引领。体育课中的思政元素是比较隐性的,要善于引导。如要求学生在练武术套路时每节课动作必须到位,每天坚持重复的动作,意在锻炼学生能学会坚持做一件事情,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是一种 “润物细无声”的蜕变,教育者需要耐心和坚持,不能生搬硬套,因此找到合适的训练方法和引导方法至关重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让学生感悟到、深刻的理解到并用于为人处世中,即是成功的引导。

(四)思政课程

思政老师交流的主题是思政与战疫同在,因此分享单列专题。

最后,付院长针对这次交流进行了总结,肯定这次交流会开得非常成功,老师们都做了充分准备并无偿共享经验成果,每个人都获益匪浅。针对存在的问题,付院长也希望大家今后继续探索课程思政的改革并执行到底,将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融合得更深入更有成效。为此,提出三点建议:

1.提升自我的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

2.将课程思政作为常态化教学的重要部分,找到两者融合的切入点。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用心设计情节。比如,英语教学中就善于利用有节日开展思政教育,以时政英语为切入点将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教学中。如今年清明节的全国哀悼日、母亲节、青年节等。

3.勇于尝试,善于总结,以研促教。

教育如春风化雨,育人于潜移默化中。如果每个教师都能自觉承担思政教育的职责,相信我们会教育出更多便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联系方式

招生热线
020-87470138 020-22693188 020-22693288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穗丰水均田路363号
校长邮箱:gzdonghuacollege@163.com
党委信箱:gzdhdw@163.com
  • 官方公众号
  • 学院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