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课程建设 建设动态

建设动态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发布日期: 2025-09-01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2024-2025学年

一、工作概述

本学年,学校深入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等政策要求,立足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以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为核心导向,将艺术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围绕 “赛教融合、课程创新、文化传承、产教协同、科研赋能” 五大主线,深化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实践育人体系。全校艺术教育覆盖管理与教育学院、建筑与创意设计学院两大教学单位,涉及音乐表演、书画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四大专业,着力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与艺术技能,为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文化底蕴的新时代工匠奠定坚实基础,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二、主要工作与成效

(一)专业布局优化,夯实发展基础

学校构建多维度艺术专业布局,形成互补共进的发展格局。管理与教育学院重点建设音乐表演、书画艺术两大专业,建筑与创意设计学院深耕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覆盖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两大领域。

各专业招生与建设有序推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校生 110 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在校生 38 人,规模稳定;音乐表演专业持续完善 “舞台表演 + 数字传播” 特色课程体系,为 2026 年重启招生筑牢基础;书画艺术专业虽暂停招生,但小班化、精细化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展现强大发展潜力。

(二)课程体系创新,强化素养培育

遵循 “科技赋能艺术、艺术传承文化” 理念,推动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全方位升级。

管理与教育学院邀请行业名家进校园,2025 年 3 月广州美术学院朱松青教授开展 “万能的钥匙” 主题讲座,1000 余名学生参与;书画艺术、美术教育等专业强化传统书画技艺教学,同时探索 “艺术 + 技术” 跨学科路径。建筑与创意设计学院聚焦数字化转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设 AI Stable Diffusion 应用等前沿课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覆盖数字动画、交互媒体设计等核心模块,实现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的有机融合。

此外,教师团队积极参与教材建设,《艺术设计概论》《字体设计》等 4 本专业书籍即将陆续发行,电子教材《印刷设计》同步推进,填补高职院校相关教学资源空白。

(三)实践平台搭建,提升应用能力

构建 “课堂实践 + 赛事参与 + 社会服务 + 项目合作” 多层次实践体系,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成长舞台。

赛事成果丰硕,实现历史性突破:书画艺术专业学生入选第三届全国大学生书法作品年展,达成国家级赛事 “零的突破”;在广东省第四届高校师生书画大赛中斩获 16 个奖项,学校获 “优秀组织奖”;在广东省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中收获 12 个奖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参与省技能大赛、大广赛等赛事,提升竞技水平。

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管理与教育学院举办 “师生音乐会”“校园文艺晚会” 等品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文艺服务;建筑与创意设计学院学生主导图书馆宣传片拍摄、校园活动直播等项目,累计覆盖观众 2 万人次,承接企业 LOGO 动画设计等商业项目 15 件,客户好评率 100%。

(四)师资队伍建设,筑牢育人根基

重视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兼具教学水平与实践经验的教学团队。

师资结构持续优化:音乐表演专业专任教师 8 人,硕士研究生比例 38%;书画艺术专业教师团队 5 人,硕士比例 85%;视觉传达设计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各配备专任教师 3 人,专业背景扎实。

教师能力全面提升:管理与教育学院支持教师参与行业实践、教研交流与赛事指导;建筑与创意设计学院教师参与省级教育研讨会、国培 AI 设计工作坊等培训 10 余人次,发表学术论文 5 篇,完成课题 2 项,主导校内外项目 3 项,将行业前沿动态与创作经验融入课堂。

(五)科研社会服务,彰显育人价值

推动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强化艺术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科研成果丰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完成《多彩乡村》《基于人工智能转型的高职院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课题,探索 AI 与传统设计的融合路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产出多媒体作品 20 余件,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社会服务广泛:各专业积极对接行业需求,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社区文艺汇演、商业项目合作等活动,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为大湾区文旅演艺、艺术教育、文创设计等产业输送优质人才。

(六)学生发展良好,升学就业双优

构建多元化成才路径,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升学通道畅通:学校与星海音乐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等本科院校对接,往届艺术类专业毕业生 18%-31% 选择 “专升本” 继续深造,提升学历与专业层次。

就业前景广阔: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可从事舞台演员、音乐教师等岗位,月薪 4.5K-12K;书画艺术专业毕业生可投身美术教育、文创产业等领域,月薪 4.5K-8K;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主要进入设计公司、媒体机构,实习就业率达 95%,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此外,大量学生活跃于新媒体平台,从事在线教学、短视频创作等工作,展现出色的适应与创新能力。

三、存在问题与反思

(一)产教融合深度不足

与文化艺术企业、文旅机构、设计公司的合作多停留在浅层,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开发课程、引入真实项目等方面需进一步拓展,未能充分实现行业资源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二)教学资源适配性待提升

面对数字艺术、文化创意、AI 设计等新业态发展需求,部分课程设置更新不及时,专业实验室设备数字化工具需升级,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三)实践平台覆盖面有限

校外实践基地数量不足,学生参与高水平艺术交流、行业实践的机会相对有限,实践育人的广度与深度有待拓展。

(四)科研支持力度不足

教师科研经费支持有限,影响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与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

四、未来展望

(一)优化专业布局,强化品牌建设

集中优势资源确保音乐表演专业 2026 年成功重启招生,优化书画艺术专业复招方案,打造 “音乐与书画” 双核驱动的艺术专业群。持续打造 “东华之声” 音乐会、校园艺术节、师生书画年展等品牌活动,通过新媒体矩阵加强宣传,提升专业吸引力与社会美誉度。

(二)深化产教融合,拓展实践空间

积极与本地文旅集团、传媒公司、知名艺术培训机构及设计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或实习基地,引进企业真实项目,实现 “学训演创” 一体化。扩大校外实践基地数量,增加学生参与高水平艺术交流和行业实践的机会。

(三)升级教学资源,完善课程体系

深化 “艺术 + AI” 教育改革,新增相关课程模块,侧重项目驱动和人机协调。升级专业实验室数字化工具,加快课程内容更新,完善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提升艺术教育的时代适应性。

(四)强化师资建设,提升科研水平

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实践与前沿研修,培育教学创新团队,引进高水平行业导师,建设 “能教善演、能画会创、能设计善研发” 的双师型队伍。加大科研经费支持,推动教师申报省级课题,促进科研与教学互促共进。

结语

2024-2025 学年度,广州东华职业学院艺术教育在政策引领与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迈出坚实步伐。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持 “立德树人、服务产业” 宗旨,守正创新、锐意进取,持续深化艺术教育改革,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繁荣培养更多 “艺术素养与职业技能” 兼备的优秀人才,谱写高职艺术教育新篇章。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

2025年9月1日


联系方式

020-2269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