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物联网专业群的建设水平,推进人才培养深入开展,切实做好软件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大数据技术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等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的编制工作。6月5日,由广州东华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举办的“物联网应用技术高水平专业群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在广州东华职业学院图书馆(综合楼)一楼会议室召开。本次会议邀请到(校外)本专业领域的高水平专家的广州工商学院——赵仲殷 博士/高级工程师、广州软件学院——刘翔 系统分析师、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彭涓 教授,企业高水平专家:蓝鸽集团有限公司——徐凤兰 技术总监、广州掌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胡辉萍 技术总监、广州市风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陈韵麟 总经理;广州东华职业学院教务处——马国勤 处长/教授;一线教师代表——胡昭 、学生代表——林金铃。他们将在会议上分享他们的见解、经验和专业知识。
一、行联合院长介绍人培方案制订总体情况
人培方案制订我们学院有五个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各专业负责人从市场需求和学生个体差异出发,根据调研论证报告及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思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每学年度的具体方案。突出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形成特色专业培养方案。
二、专业负责人简介各专业人培方案
软件技术专业-李纲、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王蕊、大数据技术专业-王明忠、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毛炳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梁帅,各专业负责人分别从:岗赛证需求→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规格要求→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安排→特色与创新等内容进行人培方案制订情况汇报。
三、专家论证并发表论证意见/讨论交流
各位专家分别从调研、专业定位、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专业人培文本格式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调研方面
调研工作应深入行业内部,与企业紧密合作,了解最新的技术趋势和市场需求。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对专业的期望和兴趣,确保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和学生需求相契合。
调研结果应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避免主观臆断。建议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确保调研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专业定位方面
专业定位应明确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扎实软件技术基础、良好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也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确定具体的培养方向。
专业定位还应考虑专业的可持续性和前瞻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技术专业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因此,专业定位应具有前瞻性,能够预测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三)课程设计方面
课程设计应充分体现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要求。基础课程应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专业课程应涵盖最新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实践课程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设计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各门课程之间应有明确的衔接和过渡,避免知识的重复和遗漏。同时,也要注重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专业知识。
(四)课程实施方面
课程实施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
课程实施还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课程、实验、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五)专业人培文本格式方面
专业人培文本格式应规范、清晰、易于阅读。标题、章节、段落等应有明确的标识和划分,避免混淆和误解。同时,也要注重文本的排版和美观度,提高文本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专业人培文本格式还应符合学校和相关部门的规范要求。在编写过程中,应仔细核对各项规定和要求,确保文本符合规范并能够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核。
四、专家填写《论证意见表》
(一)往高水平专业群(省级)这个标准和方向为目标
(二)计算机维护新赛道(添加计算机维护课程)
(三)做人才测评再做人培方向
(四)软件+硬件(打通)
(五)课程设置以基础为主,增加到两门语言课程
(六)细分定位我们的专业设置
(七)人才培养方案表格规范问题
(八)软件专业需要增加基础课-课程导论或者课程概述
(九)针对课程时间短、课程设置问题需要更完善
(十)人工智能专业人培前后不一致,需进一步完善
(十一)注重岗课赛证相结合,根据省赛的要求和标准设置相关课程
五、会议结束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