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传承
在“百千万工程”的征程中,突击队的指导老师们携手满腔热情的队员们,基于首日调研的宝贵经验与深刻洞察,对原计划进行了相对应的调整,旨在更深层次地挖掘与传承竹编文化的精髓,深化对竹编文化认知, 在讨论会上,首先我们重新审视了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方式,因为我们认识到,真诚与尊重是跨越文化鸿沟的桥梁。所以决定采用更加贴近民生、更加亲切地去倾听匠人的心声,理解他们对竹编艺术的热爱与坚守。其次,优化了信息收集的流程。在团队协作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设立了专门的资料整理小组,负责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分类和整理,形成系统性的调研报告。
同学们怀着满腔热忱和浓厚兴趣,踏上了探寻本地社区竹编文化的征途。他们不仅心怀敬意,更带着求知的渴望,走访了每一位居民。他们耐心倾听,细心观察着,为了挖掘其背后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价值,深入了解并探寻当地的竹编文化和历史。同时,希望通过这次调研,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这一传统技艺的魅力和价值。 在调研过程中,同学们采用了多种方式与当地社区居民进行交流,他们展现出了高度的灵活性与创新性,采用了多样化的沟通方式,从轻松的闲聊到深入的访谈,无不透露出对竹编文化的真挚情感与深刻思考。这种真诚与热情迅速拉近了与社区居民的距离。同学们还深入市井,穿梭于繁忙的集市之中,了解竹编产品在当地市场的销售情况和受欢迎程度。
1.鉴于当地部分老人可能面临文化程度有限或视力不佳的实际情况,我们在调研过程中特别采取了口问笔录的温馨方式,耐心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细致记录每一个细节,确保能够准确捕捉并传递出老人们关于竹编文化的珍贵记忆与独特见解。 2.基于收集到的丰富信息,同学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专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总结。通过对比分析,提炼出了竹编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意义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通过本次走访调研行动,我们了解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1.传承人老龄化严重,技艺传承面临断代危机。当前竹编技艺的传承主要依靠老一辈的传承人,他们年龄普遍偏大,随着时间的流逝,技艺传承的连续性受到威胁。缺乏年轻一代的接力和创新,技艺可能面临失传的风险。 2.年轻一代对竹编技艺的兴趣匮乏,导致技艺传承的后继无人。这可能是由于现代社会的多元化选择、文化冲击以及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得年轻一代更倾向于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技能。 3.在凤凰社区中,无论是年轻一代还是部分年长的居民,对竹编文化的了解都相当有限。这反映了竹编文化在社区中的普及程度低,缺乏必要的文化认同和尊重。 4.竹编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销售竹制品的店铺稀少。宣传度不够导致其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缺乏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店铺数量也限制了竹编文化的商业价值和市场潜力。这进一步加剧了技艺传承的困境。
面对竹编技艺和文化所遭遇的老龄化、兴趣缺失、认知不足及宣传销售不力等多重困境,我们意识到为了挽救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技艺传承人的培养、激发年轻一代的兴趣、提高社区居民对竹编文化的认知以及加强文化宣传和拓展销售渠道等。 作为学生,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愿意成为竹编技艺和文化传承的使者,用实际行动为这一珍贵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活力,让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 END - 编辑 | 郭钊 图 | 欢乐在乡社会实践团队 责编 | 邵向辉 初审 | 赵素丽 周彩蝶 高嫚 李应根 终审 | 财经学院党总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