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店之旅
拜访“竹林” | “古稀”之店
经过不断的搜索、走访,终于找到了售卖竹制品的店铺,同学们拜访百年之店“竹林居山货经营部”的店主林阿婆。
『店铺景色』
我们在与古稀之年的林阿婆的交谈中得知,以前广州市的竹编基本上是他们那边加工编制的,而现在使用竹编器皿的人少了很多,传统竹编逐渐没落,为赶上时代的变化,林阿婆虽然也对此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和创新,也随之与他人进行合作。林阿婆说她的小店上过电视,接着拿出手机给我们看她与电视台合作时录制的视频。虽然会有部分年轻人喜欢一些稀奇的小物件,但是前来购买的人们依旧还是稀少。
『店内调研』
当前,许多人对于竹编文化知之甚少,普遍认为这是上几代人独有的技艺与兴趣所在,而现代人的喜好已逐渐转向其他。随着“物美价廉”的塑料制品的普及,相对价格较高的手工竹编制品逐渐淡出市场,导致竹编手艺的经济效益显著下滑,有时甚至难以覆盖基本的生活或创作成本,如店铺租金等。另外,电商经济的发展也不断挤压线下店铺的经营空间。然而,在中国,竹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世代相传的文化精髓与非物质价值,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
在林阿婆的店里的产品琳琅满目,有蒸屉、灯罩、箩篼、竹刷、竹编扇、打蛋器、鸡鸭笼、簸箕等。竹编产品一般采用的编织方法有平编法、十字编法、绞编法等。其中,竹编扇一把售价25元左右,需要耗时一天才能编制完成,对比起电商售卖的塑料制品费时费力。
『微薄心意』
我们为了感谢林阿婆的倾心吐露,以及维持百年竹编店的存在。高嫚、赵素丽两位老师带领同学们赠予礼品给林阿婆,以此表达老师和同学们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非遗传承所面临的艰辛
不仅仅是个人所要面对的
更是要站在社会 民族乃至
国家所需要面对的问题
非遗竹编文化正是其中的代表
我们这些青少年们
正应该要乘着青春绽放
我们自己的光芒
去把竹编文化宣扬给社会
『END』
编辑 | 郭钊
图 | 欢乐在乡社会实践团队
责编 | 孙敏
初审 | 赵素丽 周彩蝶 高嫚 李应根
终审 | 财经学院党总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