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行联合
2020年的春节,由于新冠疫情,我们所有人都窝在了家里,体会着从未有过的长时间的家人团聚,同时还有对疫情的恐慌,随着疫情的升级,学校的开学日期也日益逼近。2020年2月10日,东华为了应对疫情,又不影响教学,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把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的全部课程改成线上直播。接到通知时,我一边感受到困境面前东华人的昂扬斗志,一边瑟瑟发抖。我心里出现了无数的技术问号:超星的服务器顶不顶得住?网络速度能不能满足要求?学生们能够准时集中到电脑课堂吗?教师们能找回他们在线下的“王者”身份吗?
根据最新的全国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统计,如果全部线上开课,意味着这是一场涉及到1200多万名教师和超过2亿学生的大规模线上教学试验。疫情,让老师和学生有了一种全新的教和学的体验,我们看不见彼此,我们在电脑的两端,但我们依然可以学习,进步,老师和学生从未如此紧密的通过互联网绑在一起。
所以最开始的难点是技术。学校要求我们都要做好技术备案。我在自己的课程大纲里,写下这样的三条。第一,用超星上课;第二,如果超星崩了,我们就尝试QQ课堂,钉钉课堂;第三,如果这样还不可以,我们就不要折腾了,我们一起在网线的两端捧起一本书读一读。就像有人说的那样,就算疫情把我们隔绝成了孤岛,我们至少还有哪些凝结了人类精华的书本将我们连接。
然而,实际上技术的发展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很快我们就各自找到了最好的上课方法和课堂应用,下面就是我们的老师各自在家上课的样子,很有可能各位老师就成为了网红主播。
我们可以看到,技术的问题很快就被解决。然而技术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线上教学就从此顺风顺水。可以说,适应技术的改变可能是线上教学革命中最简单的一步。线下的教学里,老师和同学们是在共同的东华校园里上课,知识和氛围让我们融为一体。然而,线上教学使得我们成为了无数个分离的人机体,人和计算机的结合体。这样下去,我们这些分离的人机体会不会成为每个人的孤岛呢?
没有一个人应该成为这样的孤岛。教育者要想办法建立起超越技术和知识的连接。在我看来,线上教学使得我们分离,但是教育者引领人的功能没有改变。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说,教育是什么呢?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热爱并且全力以赴的灵魂,无论线上线下都一样拥有唤醒人的力量。
在线上教学当中,或者仅仅有引领还是不够的。线上教学的时候,同学们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的学生没有电脑,有的学生没有网络,有的学生离开了教室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还有的学生要承担家里的各种劳动,总之能不能正常教和学都有了疑问。
这一次的疫情当中,著名的特鲁多医生铭文再次为大家所熟知:“有时治愈,经常帮助,总在安慰。”。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特鲁多医生所以能够写下如此深刻的句子,是因为他既是医生又是病人的双重身份。在他用两种不同的身份与结核病斗争的过程中,他体悟到了医生面对不可知世界的真正意义。
这一次疫情的线上教学,也让我明白了一件事情。老师既是在某个知识领域的教授者,也是疫情中胆怯恐惧,寻求答案的学习者。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勇敢的引领在前,再到和学生以及他们家庭的深度共情,也让我明白,在这样的特殊时刻,作为一名老师的责任和义务,引用一位清华老师的感想:教育是“有时说服,常常引领,总在共情”的工作。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教育者的引领和共情终将让我们彼此连接。
疫情让我们明白,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独求其善,所有人是一片大陆,共求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