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防骗意识,信息中心整理了几类近年来高发的校园诈骗类型,并结合真实案例,为大家提供识别方法和防范建议,希望每一位师生都能警觉在前,平安在线。
一、假冒熟人类诈骗:头像名字全都对,但其实是骗子
骗子往往通过盗用或仿冒老师、领导、同学的头像和昵称,加你微信或QQ,称“这是我的新号”,随后以“帮忙代买物品”“临时转账应急”为由,诱导你转账。这一类骗局看起来“很熟悉”,但往往通过“紧急”“权威”营造压力,使人难以冷静判断。一旦你信了,转账之后就难以追回。
防范建议:涉及转账时,一定要通过电话或当面方式核实对方身份。不要因为头像、朋友圈相似就掉以轻心。
二、刷单返利类诈骗:第一单返利,第二单套牢
“在家动动手指,一天赚两百”“完成三单,立返一百”,这些看似轻松赚钱的“兼职”其实是诈骗的温床。骗子会在初期先返小额报酬诱导你加大投入,随后却以系统故障、订单冻结为由要求你不断垫付资金,直到你意识被骗。这类诈骗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高发,尤其是在假期、节前等找兼职高峰期。
防范建议:凡是要求垫付资金的兼职,基本都是骗局。正规平台不会要求先付款才能做任务。
三、AI换脸类诈骗:你看到的视频可能是假的
随着AI换脸、AI语音技术的发展,骗子甚至可以伪造成你父母、老师的视频,哭诉遭遇困境,请求你立即转账。视频看起来很逼真,说话语气也很自然,很容易让人失去判断力。尤其是在校外就读的学生,面对这种“亲人求助”的伪装,更容易动摇。
防范建议:遇到转账类请求,务必通过对方原有电话进行语音或视频核实。不要凭一段视频或语音就轻信。
四、“注销校园贷”类诈骗:看似替你负责,实则步步设陷
“你之前在XX平台注册过贷款账号,现在需要注销,否则会影响征信”“帮你操作一下系统清退吧”,这类话术常被用来引导你下载所谓“注销平台”,并在平台内输入账号、密码甚至银行卡信息,从而被骗取资金。此类骗局多打着“征信”“金融安全”旗号,误导性极强。
防范建议:涉及征信问题,请直接向人民银行官方渠道咨询。不要随便点陌生链接或下载可疑App。
五、假冒教务系统钓鱼:一不小心,信息就泄露了
“点击此处查看成绩”“快来确认你的选课结果”,这些伪装成教务系统的钓鱼网页,往往页面极其相似,骗你输入账号、密码、验证码,一旦信息被盗用,可能造成课程被篡改、账户被盗等严重后果。这类钓鱼通常在教务高峰期出现,极具迷惑性。
防范建议:务必通过学校官网或校内正式通知进入相关系统,不要点击来历不明的网页链接。
如果不慎被骗,该怎么做?
即使再谨慎,有时候也可能中招。请记住:被骗不可怕,关键是及时止损、尽快处理。
v 第一时间冻结资金:立即联系银行客服申请止付或冻结账户,避免进一步损失。
v 尽快报警:拨打110或前往属地派出所,提供转账记录、聊天截图等证据协助追查。
v 及时报备学校相关部门:可联系辅导员或信息中心老师,帮助处理相关技术风险及信息泄露问题。
v 积极参与防骗学习:从被骗经历中汲取经验,增强识骗防骗意识。信息中心也会持续开展网络安全科普和培训,欢迎大家关注。
网络世界看似光鲜,但隐藏的陷阱从不缺席。提升防范意识,擦亮双眼,是我们每个人在校园时代都要掌握的“必修课”。信息中心将继续为广大师生提供技术支持与信息安全服务,若发现可疑情况或遭遇疑似诈骗,欢迎及时向我们反馈,共同守护校园的信息安全防线。
—— 信息中心 宣